当前位置: 首页 >目的地 >中国 >湖北 >武汉 >武汉特产
武汉特产

武汉特产

有人说武汉有个火爆脾气,狂飙的公共汽车、高声大嗓的武汉方言、热火朝天的小吃摊贩和火辣辣的鸭脖子,都彰显着武汉的火爆个性。有人说武汉是温婉有深度的,武大盛开的樱花、岁月斑驳的总统府、登高远眺的黄鹤楼和温柔绵延的长江,又印证着这座城市温柔多情的一面。武汉是一个个性多面的城市,你看到不同的风景,就有各种别样的体验,不管你喜欢与否,武汉人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在这一方水土上,实实在在地享受着或彪悍、或婉约的人生。也许你不会爱上这个城市的每一面,但是总有一面,会让你觉得如此亲切与熟悉,这就是神奇的武汉,神奇的热干面之都。

武汉特产大全

归元寺石头饼
归元寺石头饼
  • 正月去归元寺玩,偶然发现附近有一卖石头饼的小摊,摊主是一对中年夫妇。男的负责揉面制饼,女的将生饼放入锅内,在饼的上下方分别铺有热气腾腾的石头。一会功夫起锅,此饼色泽金黄,外皮还有石头烙上的小炕,吃起来葱香扑鼻,别有一番滋味,一个才要一块钱。由于其做饼方法独特,一边观其手艺,一边品其大饼,食客谁也不愿马上离去。
  • 鱼糕
    鱼糕
  • 鱼糕俗称“杂烩”,简称“头子”,是湖北传统菜肴。传说舜帝南巡,其湘妃喜食鱼而厌其刺,聪明的厨师便制作了“吃鱼不见鱼”的糕,故鱼糕又名“湘妃糕”。
  • 豆皮
    豆皮
  • 到武汉而不去“老通城”,就难算得是品尝过"汉味"美食。“老通城”之所以有名,一则为有独特的名吃--“三鲜豆皮”;二则因是“老字号”--68年沧桑;三则改革之最--全省餐饮业首家股份公司;四则布局巧妙--文化色彩浓郁。"老通城"几乎成为外地宾客对武汉市的别称了。
  • 煎包
    煎包
  • 武汉汉口的江汉路上,有一家永远都要排队的煎包店――“江汉路煎包一绝”,他们家的包子,皮软而喧腾,肉馅鲜嫩多汁,焦脆的包子底,加上店里特制的香辣沾酱格外好吃,尽管旁边还有不少店家也卖同样的包子,但只有这家永远排着长长的队。
  • 藕丸子
    藕丸子
  • 藕丸子的做法: (1)洗切磨浆。鲜藕洗净,削皮去节,在藕盆内壁或米箩内研磨成藕浆。 (2)沥水搓
  • 四季美小笼汤包
    四季美小笼汤包
  • 誉满武汉三镇的四季美汤包馆,座落在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。四层楼的店铺,一、二、三楼有三个营业厅,共有三百多个座位,每天顾客满堂、座无虚席。有些慕名而来者,宁愿等一两个小时,也要尝一下四季美汤包的滋味。一九八0年春天,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的儿子,香港雅达旅运有限公司董事马浩中先生吃了汤包后,连声称赞汤包风味不减当年.第二天又引董事长前来品尝.接着在香港影片《三笑》中饰演秋香的陈思思也慕名前来,品尝后赞不绝口。
  • 糯米包油条
    糯米包油条
  • 糯米包油条又叫糍饭团,香黏的糯米裹上酥脆的油条,十分好吃。 糯米,北方人不经常吃,其实做起来和蒸大
  • 严氏烧麦
    严氏烧麦
  • 湖北烧麦的特色是重油,即用大量的猪油拌合糯米及肉末、香菇做烧麦的馅料,因此馅料中各种材料的比例以及烧麦皮的厚度都非常有讲究。武汉街头卖烧麦的小店很多,但好吃的不多,不是糯米太多,就是太油太腻,要不就是皮太厚,吃一口都是面,再咬一口还是面。严氏的烧麦却不是这样,和别家烧麦店都去菜市场买现成的烧麦皮不一样,严氏通常都是自己和面、擀皮,蒸出来的烧麦皮,薄而柔韧,半透明,几乎可以看见里面的馅料。馅料也是自己调配,和别家用机器绞碎的肉末不同,严氏烧麦用的是手切的肉丁、香菇丁,猪油的比例也放得恰倒好处,吃起来糯米润滑
  • 碧绿苦瓜
    碧绿苦瓜
  • 碧绿苦瓜是高校新选育的苦瓜品种,具有早熟、丰产、抗病、耐涝等特征。商品瓜皮淡绿色,瓜呈长圆棒型,瓜瘤丰满而直,瓜长35-40厘米,粗11厘米左右,单瓜重300-500克。微苦,甘脆,口感优美,耐储运,品质上乘,能适应全国各地种植,部分地区可春秋两季种植,亩产4000千克左右。
  • 沙琪玛
    沙琪玛
  • 沙琪玛(又名萨琪玛)本是清、明朝的宫廷名点,以其酥香软甜、营养丰富著称。也算是武汉的土糕点了,沙琪玛,是中华面点饮食文化的瑰宝,数百年来长盛不衰,其名称和制作方法均由“萨骑马”演变而来。
  • 喜欢坨
    喜欢坨
  • 武汉传统小吃“欢喜坨”,现在在三镇不少大中型酒店同样有售,不同的是,它有个更雅的名字“大麻元”。为啥改名?因为两年前,它就是以这个名称入选“中国名点”。
  • 芝麻酱
    芝麻酱
  • 芝麻酱是制作武汉热干面的主要材料,大家都是被芝麻酱浓郁的香味吸引,口感浓郁,回味无穷。 制作方法:
  • Copyright ©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途丫旅行网